中醫有很多療法,其中臍灸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療法。這種療法可以用來治療小兒因為脾胃虛弱而出現厭食、腹瀉等癥狀。不過臍灸有很多種類方法,需要根據患兒的具體癥狀表現來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。那么,小兒臍灸的方法有哪些呢? 小兒臍灸的方法中醫認為,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,名為“神闕”,神闕穴是人體五臟六腑的根本,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,經氣之匯海,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。在眾多灸法中,臍灸集穴位、藥物藥性、灸法三者功效于一體,較普通艾灸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 1. 艾炷直接灸。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 1厘米左右施灸,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。每次灸15~30分鐘,每日1次,連灸10次為1療程。 全年可不定時灸3~5個療程,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。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、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。 2. 闕隔姜灸。把姜片上穿刺數孔,覆蓋于臍上,點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,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。 每次灸15~20分鐘,隔日1次,每月灸10次,冬至開始灸最好。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、腹痛諸癥有預防作用。 小孩保健艾灸效果極好,而且方法簡單方便容易操作,小孩沒有痛苦,無副作用,非常適用于家庭推廣使用。小孩保健艾灸可根據小孩不同的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施灸方法,一般要堅持1-6個月,直至小孩健壯為止。 小孩艾灸肚臍的方法肚臍,位于腹部正**凹陷處,是新生兒臍帶脫落后,所遺留下來的一個生命根蒂組織,屬于中醫經絡系統中任脈的一個重要穴位——神闕穴。神闕穴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、摸得著的穴位,但此穴可灸不可針。 1.艾炷直接灸。人平躺著,用艾灸罐又叫艾灸盒直接灸肚臍眼,以增強人的先天之力,也就是免疫力。或者用艾條直接灸,就是將點燃的艾條懸在肚臍的上方約1厘米左右,以覺得有溫熱的感覺為度,不可太熱。每次灸15~30分鐘,每日1次,連灸10次為1療程,全年可不定時灸3~5個療程,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。 2.隔鹽灸。用食鹽作間隔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,只適于臍部。其方法是:也是平躺著,以純凈干燥的食鹽適量研細或炒熱,填平臍孔,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。如患者臍部凸出,可用濕面條圍臍如井口,再填鹽于臍中,如隔姜灸樣施灸。加放姜片的目的是隔開食鹽和艾炷的火源,以免食鹽遇火起爆,導致燙傷。一般施灸3~9壯,對于急性病癥可根據病情多灸,不拘壯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