玫瑰糠疹的癥狀
收藏玫瑰糠疹發病年齡大多在10-40歲,以青年與成年人居多,兒童與老年人少見。但也有見于出生3個月的嬰兒。兩性受累大致相等。季節變化難以評價,有些作者報告玫瑰糠疹多見于冬夏季,而另一些則持相反的意見。起病時常于胸、頸、腹、背或四肢等處出現一個較大的橢園形或園形淡紅或黃褐色斑片,直徑約3-5cm , 邊緣微高起,被覆糠秕樣鱗屑,此即為母斑(mother patch), 或稱先驅斑(herald patch), 母斑大多為一個,但亦可能為2-3個。如無瘙癢,常易被忽視。
母斑出現后,約經1-2周后,軀干及四肢的近側端相繼有泛發性成批的皮損出現,此種皮損的形態與母斑基本相同,但較母斑為小,稱為繼發斑。但母斑和隨后的全身性皮疹的間隔變化甚大。約49%的患者在7天內,82%到14天出現繼發斑。也有報告母斑和繼發斑的間隔長達84天者。最具特征性的繼發斑是直徑0.5-2cm 的圓形或卵園形斑。淡紅或黃褐色,亦可逐漸變為紅色或暗紅色,有細小皺紋,邊界清楚,覆有細薄的糠秕樣鱗屑`、有的皮疹呈環狀,微高出表面,色紅,被覆鱗屑。皮疹散在或密集,極少融合。軀干部皮疹以胸背部為多,腹部較少。如皮疹為橢圓形,其長軸常和肋骨的方向平行排列;四肢的皮疹多分布在上臂屈側及股內側,其長軸斑與皮紋的方向相一致。斑之間常有1-2mm丘疹。面及手足部發疹者較少見。
自覺癥狀多有輕度或中度瘙癢,少數病例可有劇烈瘙癢或完全不癢。大多無全身癥狀,但也有出現輕度頭痛、咽喉痛、低熱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癥狀。血中嗜酸性白細胞與淋巴細胞可稍有增高。
玫瑰糠疹有自限性,一般約經4-6周皮疹即自行消退,遺有暫時性色素減退或色素沉著斑。一次發病后,一般多不再發。
玫瑰糠疹表現為非特異性炎癥,表皮局灶性角化不全及棘層輕度肥厚,有細胞內水腫及海綿形成,或有小水皰出現。真皮上部水腫及毛細血管擴張,并有密集的淋巴細胞浸潤。